闪电律解|打车送父亲就医被取消订单,延误救治谁该担责?律师:司机或存在过失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

近日,江西吉安,杨先生的父亲突发疾病,120急救车大概需要十几分钟赶到,于是他紧急下单网约车,平台显示司机将在3分钟内到达。

杨先生与母亲费力将昏迷父亲抬到轮椅上,准备下电梯时接到司机电话,告知对方是个病人需稍等,下了楼后却找不到司机,也打不通电话,查看订单才发现司机已取消。

杨先生随即拨打120,老人被送到医院后确诊脑出血,经开颅手术后仍处于瘫痪和失语状态。

杨先生认为司机突然取消订单延误了治疗,应当赔偿。

然而平台客服称涉事司机到达时间是10点12分,取消订单的时间是10点18分,等待6分钟后取消符合标准。

配图与原文无关

对此,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邵琦律师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首先,关于网约车司机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九条、第八百一十一条规定,运输合同成立后,承运人负有将乘客安全运输至目的地的义务。司机在接单后未履行运输义务,且在乘客明确告知“需接送病人”的情况下仍取消订单,已构成违约。即使平台规则允许司机等待6分钟后取消订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二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的旅客。司机在明知乘客为病人的情况下,未给予合理等待时间或协助,反而直接取消订单,可能被认定为未尽到法定救助义务,构成过错。

其次,关于网约车平台的法律责任。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需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平台虽主张司机取消订单符合规则,但作为承运人,其仍需对司机的违约行为承担替代责任。此外,若平台未对紧急订单设置特殊标识或优先处理机制,可能被认定为未尽到合理的合同履行保障义务。

再次,关于关键证据与因果关系证明。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杨先生需提供医疗证明,明确司机取消订单导致的延误与老人病情恶化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若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或鉴定报告表明延误治疗显著影响手术或者术后恢复,司机和平台的责任将更明确。

同时,平台需提供司机接单后的完整沟通记录,以核实杨先生是否明确说明病情、司机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

最后,关于赔偿范围与责任比例。若司机被认定存在过错,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直接损失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平台作为承运人及服务提供者,可能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因此,杨先生可同时起诉司机和平台,主张赔偿损失,具体责任比例需结合医疗证据、平台规则的合法性及双方过错程度综合判断。

闪电新闻记者 张微 报道

作者 法治观察

法治观察客户端-法治观察号

发表评论